為什麼遇到天菜就緊張?你該學會把人當成「人」

昨天在學生的群組裡,有人提到一個問題:「不把人當人看是什麼意思?這會對戀愛關係有什麼影響嗎?」

「把人當人看」其實是一個很困難的概念。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要把「角色」、「身份」、「標籤」,和人的個體性作區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要說做不做得到了,絕大多數的人根本連這之間有什麼差異都無法理解。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多重的角色:面對父母時,我們是孩子;進到公司,我們是員工;下了班和朋友聚餐時,我們變成了朋友;與另一半聯繫時,我們身為伴侶;和孩子相處時,我們則成為了父母。這些角色給了我們一些義務,同時也讓我們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但「角色」本身並不代表了「我」這個人的全部。
同理,標籤和身份也是一樣的。長得漂亮的人就會被人貼上正妹的標籤,家裡有錢的人就被人家說是富二代,年紀輕輕有車有房的叫作人生勝利組,愛看動漫的則被稱為宅男⋯⋯,人們透過他人的各種外顯資訊,來評判一個人,認為對方有哪些東西,大概就是怎樣的人。
確實,他人的外在條件及喜好一定或多或少的代表了他們的某些特質及人生經歷,但和角色相同,沒有人喜歡被不熟,甚至是完全不認識的人,用幾個標籤或興趣來界定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一旦我們將這些標籤或身份和對方劃上等號,我們就會與真實的對方離得越遠。只要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對方是什麼樣子,我們就不會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對方,先入為主的看法阻擋了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被自己困在表面認知的迷霧裡,久而久之,我們就只能與「我以為」的對方相處,而不是「對方真實的樣貌」。
所有人都喜歡被了解,人類都有被接納、被愛的需求,但沒有人喜歡被主觀的判定為某種人,主觀的判斷只會讓別人覺得「你根本什麼也不懂」、「你根本不了解我」,這對於任何關係的發展都是毫無助益的。
將他人標籤化的影響還不止如此,它還會嚴重影響我們決定自己與對方相處時,所呈現出來的樣貌。比方說:當有個男性看到一個外型極佳的女性時,如果他單純以外型條件的標籤來評估對方,而不是將對方視為一個「人類」,那他就有極大的機率,會以獻殷勤、討好、下對上的方式來與對方相處。原因在於,「外型極佳」這個標註解,會直接讓人聯想到「追求者眾」、「眼光很高」、「自己需要想辦法才能脫穎而出」,如果這名男性本身的自我價值也不足,對於追求的成功經驗也不多的情況下,這個現象就會更加明顯,而最後多半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喜歡自己認為條件好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只要我們沒有把自己和對方都當成平等的人類,而是像種性制度一樣有高低之分,那我們就很難好好的與之相處,因為條件論很容易出現相對的概念,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一個條件好的人,很有可能直接聯想到的是:「對方條件很好,我可能配不上對方。」在這個想法為前提之下相處,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力求表現、得失心重、想要討好的狀態。
不管從對方的角度還是自己的角度來看,用標籤去評斷他人,對於我們在建立關係上都不是一件太好的事。
這並不是說標籤毫無用處,標籤是個能夠非常快速幫我們判斷人事物的方法,前提是你所建立的資料庫是真實而有用的。
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建立的資料庫都不會太完整及正確,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沒有所謂的「經驗」。舉例來說,一個業務對於不同人的消費型態的了解,通常會比工程師來得深入,因為他身處的環境,讓他能擁有比工程師來得更多的對人經驗,自然而然,他在這部分所建立的資料庫就會較為龐大且精確。
資料庫既然是由經驗所累積的,那我們又該如何去堆疊經驗呢?
最好的方法是「問」。「問」是一個過程,它不僅能夠協助我們更了解一個表象的形成,也能夠讓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變得更靠近。如果我們不去問,只是憑著自己的胡亂猜測,不僅容易猜錯、累積不正確的數據,也容易引起別人的不快,畢竟沒有人喜歡自己被別人隨便的臆測。透過「問」這個動作,我們可以更明確的知道別人的理由,而且在問的同時,別人也會因為自己被關注而產生存在感,因而感覺到我們對他的好奇及重視。
「問」是個聽起來一點都不炫,又好像很笨的方法。不斷的向別人提問,好像會顯得自己很無知,而且不知道是否會觸及對方的隱私,所以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不問,而是自己猜想。但事實上,被問的人通常不會認為發問者很愚蠢,反而會因為發問者問題的深度及取向,重新去感覺發問者是個怎麼樣的人。
所以整體來說,發問仍然是一個極為簡單直接的好方式,透過詢問對方,我們不僅可以更了解對方,也能夠在整個過程中將對方去標籤化,因為我們會在一次又一次的與人接觸之中,發現到,即使許多人有著相似之處,但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和別人一模一樣的。當我們真的能體會這件事之後,我們才能真的將所有人視為平等,但各具特殊性的「人類」,而不是某個角色或標籤。
《延伸課程:高價值女人養成班》
《讓你的喜歡沒有壓力——延伸課程:超完美男人養成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