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值得被愛」?

今天要想的這篇文章比較特別一點,是關於「自然情緒」的自覺與表達。在現今的社會裡,這個問題對我們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但卻極少有人發現這一點。

 
小時候,我們能感覺到很多的自然情緒,包含快樂、憤怒、悲傷,但隨著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透過他們的眼耳見聞,以及他們的認知來教育我們的方式,形成了某些人仍然能感覺、並正確傳達出自己的情緒,某些人則無法的現象。
 
有些人在長大成人的途中,學會了很多的「應該」,「應該」有禮貌、「應該」懂事、「應該」正直、「應該」有肚量…。我們認為,如果沒有完成這些別人眼中的「應該」,就會受到處罰,這讓我們產生了:「必須這麼做才是正確的」的想法。而我們理解「正確」這件事的方式是:正確→被喜愛→能存活。在我們還沒有謀生能力的時候,只有被別人照顧才能讓我們存活下去,所以我們對於「不被愛」這件事感到恐懼。從小常被說是「懂事」或「貼心」的孩子,更容易有這種狀況。
 
相較於大人,孩子更容易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但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開始擔心如果表達出某些情緒時,會不會被別人認為是「不好的」大人。例如小時候,我們可以因為一些小事生氣,並不會去顧忌到這麼多,可是當我們的角色是一個「成人」的時候,我們會認為「大人不能為了這種小事生氣」,於是我們壓抑我們憤怒的情緒。但即便我們壓抑了,這情緒還是存在,所以我們會開始找尋正當的理由來不爽,最常見的藉口就是道德規範。有些人會為了找到自己不滿的情緒的正當性,而找出像「因為你是小孩,所以要聽大人的話」、「我這麼愛你,你怎麼都不知感恩」之類含有正當性的詞語,來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
 
這源自於「不認為自己理所當然能擁有某些情緒」。但事實上,人有情緒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本來每個人會覺得開心或不高興的點都不同,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小事,但對你而言是大事,那就是大事。我們並不需要為了營造「我是個成熟大人」的假象,而壓抑自己的情緒來討好別人。過度的壓抑,只會造成更嚴重的爆發,或是尋求其它管道來抒解這些被壓抑的情緒。被壓抑的情緒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但並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比較健康的做法應該是「表達」。
 
太過壓抑不僅會讓人扭曲,也有可能做出嚇壞別人的舉動,一次性的爆發,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情緒不穩定的人,並沒有比你在最初就傳達你的心情來得好。
 
除了情緒之外,還有一個常見的心情是「撒嬌」。我們都會有想要撒嬌、尋求依賴的心情,但如果在小時候沒有被滿足的話,長大後,我們會因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更難向別人做出想撒嬌的要求,我們擔心別人覺得很奇怪,也擔心面子會掛不住。在亞洲社會中,男性從小容易被教導「男子漢」的概念,長大後也因為重視「面子」,所以無法做出撒嬌的舉動,在結婚後,同樣也會如此教育下一代,這就形成了一個負循環。
 
實際上,撒嬌只是想要尋求安全感和「自己是被愛的」的一種方式,我們想藉由被父母保護、疼愛,來確定自己是被愛的。如果從小沒有滿足撒嬌的需求,有些人會在成年後,透過對伴侶撒嬌來滿足過去的匱乏,但當你只有單一的管道時,伴侶容易因為承受過大的壓力,而造成兩人情感間的磨損。
 
還有一種情形,當兩個都匱乏的人相遇時,有可能某一方變成撒嬌者,而另一方變成順從者。撒嬌者會向順從者提出各種要求,而順從者會一一滿足。對於順從者來說,這不見得是一件開心的事,但卻會感覺自己是被需要的。這時,如果順從者遇到另一個心智成熟且情緒穩定的人,反而會因為覺得對方並不需要自己,所以仍然選擇撒嬌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看到兩個人交往,明明彼此都不快樂,卻始終難以分割。這樣的兩人,如果結婚之後,仍然會用匱乏的方式去處理自己跟下一代的關係,甚至會向孩子「討愛」。在需要愛的年紀時,如果不斷被父母索取愛,長大後,孩子也會成為下一個匱乏者,造成一個不斷的惡性循環。
 
在成年後,要解決自己心裡「想依賴」的需求是比較不容易的,但也不是做不到。首先,必須先意識到自己有這樣「想依賴」的狀況,而不是否定或壓抑這個情緒。當我們知道自己是想依賴別人的時候,就不會再找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來騙自己,你可以嘗試直接說出口,例如:「我現在有點難過,可以陪我一下嗎?」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是很友善的,當你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時,只要對方的能力所及,通常都會願意協助。在依賴的需求被滿足後,記得告訴自己「是有人會接納我的」,但千萬不要一直依賴對方。「依賴」只是一種練習,一種讓自己知道「我是被愛著的」的練習,它不是讓你成癮或逃避的方法。
 
再來是感受自己的情緒,在情緒出現時,別急著否定它或責怪自己,而是想想自己為什麼產生這樣的情緒。當你釐清後,不管是再小的原因,你都可以告訴那個讓你產生這樣感覺的人:「你剛做了什麼,讓我覺得不太舒服。」以往我們不太敢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是因為我們先預設了「別人都是壞人」的想法,我們認為如果說出來了,對方就會不喜歡我們,或是認為「你這個人怎麼這樣」,可是實際上,多數的人是會驚訝,然後向你道歉的,因為人們通常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別人的不快,除非這個人是故意要激怒你,否則我們會為自己傷害了別人而感到抱歉。
 
但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表達你的情緒,或是請求別人讓你依賴,都不能想去控制別人。有時候我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是:「你這樣我覺得很不爽,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繼續這樣了?」這是一種控制,你的不爽跟對方是否要繼續這樣的行為是完全沒有關聯的,你充其量只能表達自己因為什麼事件而感到不舒服,但要怎麼做完全是對方的決定,對方完全有權利可以繼續做讓你不爽的事,這是你不可否認的。的確,有些人或許會讓你覺得沒那麼溫柔體貼,甚至你可能覺得他很討厭,但這個世界就是充斥著各種不同的人,當你認為對方不尊重你時,你大可以選擇轉身離開,而不是堅持要改變對方,要知道,當你在想改變對方的同時,你也是不尊重對方想法的人。如果真有人這麼不尊重你,你也要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讓對方認為你是個不值得被尊重的人。
 
在你嘗試了這兩件事後,你會發現這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比我們想像的友善許多,我們心裡害怕的事絕大多數都不存在,我們只是一直困在自己對於恐懼的幻想之中,因為沒有突破的勇氣,所以只能放任恐懼持續膨脹,但我們並沒有跟真實的世界接軌。真實世界裡,大部分的人都很友善,因為大家也不想被討厭。只要你是用無攻擊性、不要求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或請求,被接納的機率其實是高到超乎你想像的。當你的情緒和請求開始被接納之後,你就能慢慢回歸到自己真實的情感裡,並且覺得「自己是被別人給接納的」。這會成為一個正循環,到最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是一個值得愛、且正在被愛的人。
 
BY 亞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