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句讓人壓力山大?——無壓力的提問法

  對很多男生來說,聊天是件很困難的事:講自己的事怕對方無聊,聊對方的事又不知道算不算刺探別人隱私;聊自己有興趣的話題怕自HIGH,聊對方有興趣的話題,自己可能又沒興趣;聊時事怕對方沒看,聊政治怕立場不同;講太多怕對方壓力大,講太少怕斷了聯絡。總歸一句:怕自己怎麼做怎麼錯。

 
  有些人會採用關心的方法來開啟話題,認為關心應該最沒有壓力,於是會出現下列句型:「你吃飯了嗎?」、「天氣變冷了,有多穿一點嗎?」、「連假有要出去玩嗎?」、「年終有兩個月嗎?」等等。這些句型,在雙方關係沒有到熱絡以前,都是非常容易被厭惡的,很有可能會得到以下的回應:
 
問:「你吃飯了嗎?」回:「吃了哦,謝謝」OS:「干你屁事。」
問:「天氣變冷了,有多穿一點嗎?」回:「有哦,謝謝,你也是」OS:「煩」
問:「連假有要出去玩嗎?」回:「沒有耶 哈哈」OS:「干你屁事啊幹」
問:「年終有兩個月嗎?」回:「沒有 嗚嗚」OS:「干你屁事啊幹」
 
  這類的問題(除了年終以外)都是雙方的聯絡密集度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才適合出現的。因為這些問題很日常,所以通常是關係達到每天有聯絡,而且雙方回應速度都算頻繁,它的出現才合理。畢竟如果三天才聊一次天,你突然問一句:「你吃飯了嗎?」除非剛好是在吃飯時間,否則對方只會覺得三小。
 
  另外,由於這樣的問法,口吻過於溫柔,除非雙方有點曖昧,否則也會讓人有被討好的感覺。如果真的要問,不如把「嗎」去掉,改成「你吃飯沒」、「連假有沒有要出去玩啊?」都會減輕討好感,增加平等的感覺。
 
  除了關心式問法以外,有些人則是怕給對方壓力,或是擔心對方沒有回應,所以乾脆用敘事的方法展開聊天,例如:「我今天吃的早餐好難吃喔」、「我老闆好機掰」、「我昨天去看了復仇者」⋯⋯諸如此類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發言。
 
  分享自己的生活不是不行,但對方如果對你沒興趣,她是要回你什麼?
 
「我今天吃的早餐好難吃喔」回:「是喔」OS:「干我屁事」
「我老闆好機掰」回:「是喔」OS:「干我屁事,我老闆也很機掰」
「我昨天去看了復仇者」回:「是喔,好看嗎」OS:「所以好看嗎」
 
  自我表述式的發言,在對方對你沒興趣,也對你做的事情沒興趣的狀況下,只會讓你們的對話句點。不要以為被句點沒什麼大不了,它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當我們跟一個人聊天一次兩次三次,都覺得對方很無聊以後,我們就不會再對對方傳來的任何訊息或邀約產生興趣跟期待,只會想說:「幹又來了」。
 
  如果你跟對方還不是很熟悉,但想打破現況的話,最好的方法仍然是丟出問句,除非你是個說故事高手(對說故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加「心機男的潛意識溝通」)。
 
  丟出問句分成兩種,一種是較具壓力的問句,另一種則是較不具壓力的問句。這兩者最簡單的區分,叫作「跟對方有沒有關係」。當一個問句牽涉到對方本身,或是要對方做出某個選擇時,就容易產生壓力。而當問句的問題與對方本身的關聯程度較低的時候,壓力指數自然會小。如果你能同時找出對方可能有興趣的事,對話就比較容易輕鬆開啟。
 
  第一種較容易產生壓力的句型,例如:「晚上要不要一起吃飯?」(選擇)、「你晚上要去哪?」(與自身關係度高)、「這男生跟妳很好喔?」(與自身關係度高)。這些句型在雙方關係還不夠熟悉的情況下,都會顯得有點多,除非你平常的其它聊天內容有輕鬆到能沖淡它們,否則都不太建議,尤其是如果你已經把關係搞得有點糟的時候更是如此。
 
  第二種問句,例如:「欸你知道哪裡有比較好的動物醫院嗎?我的貓好像生病了」、「你有吃過XX魯肉飯嗎?」、「你看過復仇者了嗎?」,這種句型都是在開啟對話,而且又跟對方個人的關係度較低,對方較不會有過多的戒心。同時,又因為跟對方的一些經歷有關,比較好接著延續話題,例如第一句,對方很有可能回答:「沒耶,我對動物醫院沒啥研究。啊你的貓怎麼了?」一般人對於「生病」的關心程度都是高的,不管是貓狗老鼠還是人類,只要聽到對方身邊的某個生物生病,多少都會關心一下,一半是因為不想顯得自己很沒血沒淚,一半是因為覺得這種事可能有點嚴重。當對方回應了之後,我們就可以再接下去說:「不知道耶,他今天一直沒啥精神,好奇怪。你有養過貓嗎?」因為你們在談的是貓事,所以你問他有沒有養過貓,是一個很合理的問題,對方仍然不太可能會有戒心,這樣一來就能順利的把話題延伸出去。
 
  詢問與自身關連度較低的問題、交換經驗與想法、再提問,就能有效形成「不無聊的聊天內容」,同時也能增加對於對方的了解程度,在更了解的基礎之上,我們就能更容易開創話題。

Scroll to top